中国与巴林,千年友谊谱写新时代合作篇章

xiangfeng

中国与巴林,一个位于东亚,一个地处波斯湾,虽然相隔遥远,但两国之间的交往却源远流长,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到现代“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深度合作,中巴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深化,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历史渊源:丝绸之路上的纽带

早在公元7世纪,中国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商贸往来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东亚与中东,巴林作为波斯湾重要的贸易枢纽,曾是阿拉伯商人转运中国瓷器、丝绸和茶叶的重要节点,考古发现显示,巴林出土的唐宋时期中国瓷器碎片,印证了双方早期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以贸易为纽带的历史联系,为两国友好关系奠定了深厚基础。

中国与巴林,千年友谊谱写新时代合作篇章

建交后的合作升级

1971年巴林独立后,中国迅速予以承认,并于198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在能源、基建、金融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

  1. 能源互补: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巴林则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双方在能源勘探、技术合作上紧密对接。
  2. 基建合作:中国企业参与巴林首都麦纳麦的港口扩建、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助力其经济多元化战略“2030愿景”。
  3. 金融互联:2018年巴林成为首批加入亚投行的中东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的设立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便利化。

人文交流:从民间友好到文化共鸣

近年来,中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巴林举办“中国文化周”,中国多地开设阿拉伯语教育与伊斯兰文化研究机构,2022年,巴林青年代表团访华,参与“中阿青年友好大使”项目,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巴林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政策,旅游合作成为新亮点。

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合作面临新机遇: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地区局势波动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也需双方加强沟通,通过多边机制协调立场。


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到今天的数字走廊,中国与巴林的合作始终以互利共赢为核心,两国有望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书写更精彩的合作篇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