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女排协会有意高薪聘请中国传奇教练郎平执教,这一动向迅速引发中意两国体育媒体的热议,作为曾带领中国女排重返巅峰的“铁榔头”,郎平的执教能力与全球影响力毋庸置疑,而意大利队的“挖角”意图,也折射出国际排坛对顶级教练的激烈争夺。
意大利为何瞄准郎平?
意大利女排近年来稳居世界一流强队行列,但始终缺乏大赛冠军的临门一脚,2023年欧锦赛失利后,意排协被曝计划重组教练团队,而郎平成为首选目标,其理由显而易见:

- 战绩背书:郎平曾率领中国女排夺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金牌、2019年世界杯冠军,并多次在意大利职业联赛执教,对欧洲排球体系极为熟悉。
- 商业价值:郎平的全球知名度能为意大利女排带来更多赞助和关注,助力排球商业化。
- 技术适配:意大利队拥有埃格努等顶级攻手,郎平擅长的“高快结合”战术与球队风格高度契合。
中国排协的“防守战”
尽管郎平自2021年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暂未复出,但中国排协始终对其保持高度关注,若意大利正式抛出橄榄枝,中方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 情感牌:强调郎平与中国女排的情感纽带,以及2024年巴黎奥运周期后的潜在合作机会。
- 待遇竞争:提供顾问或技术指导等灵活职位,匹配意大利的薪资报价。
- 长远规划:推动郎平参与中国青训体系,以“培养下一代”为说服点。
郎平的抉择:职业挑战与家国情怀
郎平此前曾表示“需要时间陪伴家人”,但面对意大利的邀约,她需权衡多重因素:
- 职业层面:意大利女排的阵容实力和保障条件堪称顶级,有望冲击世锦赛、奥运会奖牌。
- 个人因素:63岁的郎平是否愿意再度承受一线执教的高压,仍是未知数。
- 舆论压力:若执掌意大利队,未来与中国女排对阵时将面临复杂评价。
国际排坛的“人才争夺”缩影
此次事件反映了排球强国对稀缺顶级教练资源的争夺,类似案例还包括:土耳其重金签约古德蒂、塞尔维亚保留桑塔雷利等,教练的流动正加速排球战术的全球化融合,但也可能削弱传统强队的本土特色。
无论郎平最终是否赴意,她的每一次选择都将牵动排球迷的神经,对于中国排球而言,或许更应思考如何建立更可持续的教练培养机制,而非仅依赖“英雄式人物”,这场跨国挖角风波,注定成为排球史上又一热议话题。
(注:本文基于假设性传闻撰写,郎平本人及意大利排协暂未公开回应相关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