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于近日落下帷幕,中韩两国顶尖棋手在方寸棋盘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纪对决”,这场被誉为“围棋界奥斯卡”的赛事,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棋手的极致算力,更延续了中韩围棋长达三十年的恩怨纠葛。
决赛鏖战:胜负毫厘之间的艺术
本届决赛采用三番棋赛制,由中国九段棋手柯洁迎战韩国“天才少年”申真谞,首局比赛中,申真谞以半目优势险胜,展现了其招牌的“稳准狠”风格;次局柯洁在绝境中祭出“神之一手”,逆转扳平比分;决胜局中,双方鏖战至官子阶段,最终申真谞凭借细腻的收束技术以1.5目优势夺冠,这场总耗时超12小时的拉锯战,被棋迷誉为“近年来最精彩的实体棋盘对决”。

中韩围棋的“冰与火之歌”
春兰杯自1998年创办以来,一直是中韩围棋角力的主战场,韩国棋手曾在此创下“五连冠”的辉煌,而中国则以12次捧杯的成绩后来居上,本届申真谞的胜利,标志着韩国围棋在AI训练模式下重回巅峰,也折射出中国“厚度优势”面临的挑战——年轻棋手的断层危机亟待破解。
AI时代的人类棋手突围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决赛双方均未使用AI辅助分析,全程依靠人脑计算,柯洁在赛后坦言:“AI教会我们效率,但决赛比的是谁更‘像人’。”这种对直觉、心理和创造力的极致考验,或许正是春兰杯在AlphaGo时代仍能吸引全球目光的核心价值。
随着春兰杯奖杯的归属尘埃落定,围棋世界的“三国演义”仍在继续,这场决赛既是个人技艺的巅峰展示,也是围棋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当黑白棋子落下时,人类对智慧边疆的探索,永远比胜负更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