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圣火缓缓熄灭,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场以“在温暖中永恒”为主题的闭幕式,不仅是一场视觉与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对生命力量与人类精神的深情礼赞,冬残奥健儿们用拼搏与坚韧书写的传奇,在闭幕式的舞台上化作永恒的记忆,向世界传递着包容、勇气与希望。
艺术与科技交融,诠释“生命的绽放”
闭幕式以雪花火炬台为核心,通过裸眼3D、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冰雪的纯净与残疾运动员的活力完美结合,舞台上,残疾艺术家与健全演员共同演绎《爱的感召》《冬残奥圆舞曲》等节目,轮椅的轨迹化作流动的线条,盲童的歌声穿透夜空,展现了残疾群体“破茧成蝶”的蜕变历程,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赞叹:“这是史上最具包容性的冬残奥会,而闭幕式正是这种精神的升华。”

致敬拼搏者,每一个名字都是英雄
与开幕式呼应,闭幕式再次以“留声机”为意象,记录下本届赛事的感人瞬间:中国选手杨洪琼包揽越野滑雪三金后含泪高呼“人生能有几回搏”;无臂选手孙鸿胜在高山滑雪中仅用身体平衡征服赛道;各国运动员在终点线相拥而泣的画面……大屏幕上闪过的每一张面孔,都诠释着“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国际残奥委会为此特别增设“卓越表现奖”,致敬那些突破极限的瞬间。
传承与告别,圣火不熄精神长存
在《雪花》的旋律中,主火炬逐渐黯淡,但由盲童合唱团手持的“发光灯笼”却点亮全场,象征残奥精神永不熄灭,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将国际残奥委会会旗交予下届主办城市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寓意人类对平等与进步的追求跨越山海,帕森斯动情地说:“北京为冬残奥会树立了新标杆,它让世界看到,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样性的美丽篇章。”
冬残奥会闭幕式并非终点,而是一颗种子的播撒,当“雪花”隐入夜空,那些关于坚持、友谊与梦想的故事已深植人心,正如中国代表团旗手汪之栋所言:“体育让我们忘记残缺,而闭幕式让世界记住我们的完整。”这场盛会留下的,不仅是奖牌的荣耀,更是对“更团结”的呼唤——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份温暖与力量,将继续照亮每一个勇敢前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