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围棋界,常昊与张璇的名字如同一对璀璨的双子星,以各自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棋坛,常昊,中国围棋"七小龙"之一,年少成名,从神童到世界冠军;张璇,巾帼不让须眉,八次夺得全国女子个人赛冠军,他们不仅是棋坛伉俪,更是中国围棋精神的传承者与诠释者,这对棋坛眷侣的故事,超越了单纯的爱情传奇,成为围棋文化中一段动人的佳话。
常昊的围棋之路始于六岁,这位上海少年很快展现出惊人的天赋,1995年,19岁的常昊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五连胜,一战成名,他的棋风稳健厚重,善于后发制人,被誉为"少年姜太公",2005年,常昊在第五届应氏杯决赛中3:1击败韩国棋手崔哲瀚,为中国夺得首个应氏杯冠军,实现了中国围棋几代人的梦想,2007年,他又在三星杯决赛中2:0击败李昌镐,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常昊的棋艺生涯充满了中国围棋从追赶日韩到与之比肩的艰辛历程。

张璇的围棋故事同样精彩,这位福州姑娘八岁学棋,1986年即获得全国女子个人赛冠军,此后又七次登顶,1990年,她成为职业八段,是当时中国女子围棋的领军人物,张璇的棋风犀利敏锐,善于捕捉战机,1998年,她在第5届宝海杯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上夺冠,为中国女子围棋赢得荣誉,作为女子棋手,张璇在男性主导的职业棋坛中闯出一片天地,她的坚持与成就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1999年,常昊与张璇喜结连理,这对相差8岁的姐弟恋在棋坛引起轰动,他们的结合不仅是两颗围棋之心的相遇,更是两种棋风的交融,婚后的张璇逐渐淡出赛场,转而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曾说:"常昊的棋比我重要。"在常昊征战世界大赛的日子里,张璇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而常昊也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的成绩离不开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展现了围棋人特有的精神境界——既追求个人的棋艺精进,也珍视共同的精神成长。
作为棋坛伉俪,常昊与张璇共同经历了中国围棋的起起落落,新世纪之初,中国围棋面临韩国棋手的强势压制,正是常昊这一代棋手的崛起,逐渐改变了世界围棋格局,而张璇作为见证者与参与者,也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围棋事业的发展,他们共同创办的围棋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批年轻棋手;他们参与的围棋普及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围棋的魅力,在围棋文化的传承中,常昊张璇既是实践者,也是传播者。
围棋讲究"手谈",即通过棋局交流思想与情感,常昊与张璇的人生恰如一盘精彩的对局——有布局时的谨慎,有中盘时的激烈,也有收官时的从容,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围棋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黑白交错的棋盘上,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在起起落落的胜负世界中,他们坚守着围棋人的精神家园。
常昊已成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肩负着推动中国围棋发展的重任;张璇则致力于围棋教育和文化传播,他们的角色从棋手转变为围棋事业的推动者,但不变的是对围棋的热爱与执着,常昊张璇的围棋人生,如同一部浓缩的中国围棋发展史,记录了个人的奋斗,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后来者,在纵横十九路的棋盘上,书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