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与伊朗,一个位于非洲西北端,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一个雄踞西亚高原,坐拥波斯湾与里海,尽管地理相距遥远,两国却因伊斯兰文明的纽带、历史交往的痕迹以及当代地缘政治的博弈,形成了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
历史与宗教的隐秘联结
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摩洛哥(时为马格里布地区)与波斯帝国(萨珊王朝)虽未直接接壤,但通过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两地均被纳入伊斯兰世界,摩洛哥的柏柏尔人与伊朗的波斯人在皈依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分别保留了独特的文化传统:摩洛哥的苏菲派神秘主义与伊朗的什叶派信仰成为各自的精神标识。

历史上,摩洛哥的伊德里斯王朝(8世纪)曾与波斯地区的学者交流医学与天文学知识;而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游记中,亦记载了波斯城市的繁荣景象,这种文明对话虽零星,却为两地埋下了相互认知的种子。
现代外交:从盟友到对立
20世纪,摩洛哥与伊朗曾因反殖民主义立场短暂走近,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巴列维王朝的伊朗是首批承认其主权的国家之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摩洛哥王室因支持流亡的巴列维国王,与伊朗关系急剧恶化,1981年,摩洛哥甚至宣布与伊朗断交,指责其输出“革命意识形态”,威胁北非稳定。
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仍受地缘政治牵制,摩洛哥作为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盟友,对伊朗支持西撒哈拉独立势力(波利萨里奥阵线)的行为多次提出抗议;而伊朗则批评摩洛哥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2020年),视其为“背叛伊斯兰事业”,宗教分歧亦被放大:摩洛哥作为逊尼派马立克学派的中心,对伊朗什叶派影响力的扩张始终警惕。
经济与文化:未被开发的潜力
尽管政治关系紧张,两国民间交往仍有潜力,摩洛哥的磷酸盐资源与伊朗的石油产业存在互补性;伊朗电影、诗歌在摩洛哥知识分子中享有声誉,而摩洛哥的旅游业也曾吸引少量伊朗游客(2016年摩洛哥对伊朗实施免签政策,后因外交危机取消)。
摩洛哥与伊朗的关系,是阿拉伯与波斯文明千年互动的缩影,也是现代中东地缘裂痕的投射,若两国能超越宗教派别与大国代理博弈的桎梏,或能在“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找到合作新路径,当前区域冲突的加剧,让这一愿景仍显得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