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名宿、前国家队队长迈克尔·巴拉克公开批评国际足联(FIFA)将世界杯扩军至48支球队的决定,称这一改革“稀释了足球最高舞台的竞技品质”,他的言论再度引发关于世界杯扩军利弊的全球讨论。
扩军背景与争议
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将首次采用48队赛制,参赛队伍从32支增至48支,小组赛改为每组3队、前两名晋级,FIFA主席因凡蒂诺曾表示,扩军旨在“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足球盛宴”,尤其为亚非拉中小国家提供机会,巴拉克等批评者认为,此举可能导致比赛质量下降、赛程冗长,并削弱世界杯的精英属性。

巴拉克的批评核心
巴拉克在采访中直言:“世界杯应是顶级球队的较量,而非追求数量。”他担忧扩军后的小组赛缺乏悬念,弱旅与强队差距过大,比赛观赏性受损,他还指出,球员体能负担加重(赛程可能从7场增至8场),而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改革“背离了足球本质”。
支持者的反驳
支持扩军的观点则认为:
- 促进全球足球发展:更多国家参赛能激励足球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如越南、牙买加等队有望首次亮相。
- 经济收益与影响力:FIFA预计扩军将带来额外40亿美元收入,转播权、赞助商和旅游经济受益。
- 冷门传奇仍存:历史上,喀麦隆(1990)、哥斯达黎加(2014)等“弱旅”也曾创造奇迹,扩军或孕育新黑马。
平衡点何在?
争议背后,实则是足球“精英化”与“普惠化”的博弈,国际足联需在商业扩张与竞技 integrity 间找到平衡:
- 优化赛制:避免“鸡肋比赛”,如引入更严格的预选赛门槛。
- 保障质量:加大对新兴足球国家的青训支持,而非仅提供“世界杯一日游”机会。
巴拉克的批评代表了传统足球强国对纯粹性的坚守,但世界杯的扩军亦是时代趋势,无论立场如何,FIFA都需以长远眼光确保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毕竟,世界杯的魅力不仅在于冠军的荣耀,更在于它能否真正成为“世界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