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亚洲排球联合会(AVC)官方确认,中国女排将退出原定于8月29日至9月5日在菲律宾克拉克举行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亚锦赛),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也让球迷对女排的现状和未来规划产生诸多疑问。
退赛原因: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中国排协在声明中解释,退赛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 全运会备战优先: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举行,各省队需集中精力备战国内最高规格赛事,国家队主力球员如朱婷、张常宁等均需代表地方队参赛,时间冲突难以协调。
- 疫情防控压力:当时全球疫情反复,国际旅行和赛事存在较高风险,中国女排此前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已面临严格的防疫挑战,退赛可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潜在隐患。
- 队伍调整期:东京奥运会后,中国女排进入新老交替阶段,郎平卸任主教练,新教练团队尚未到位,短期内难以组织完整阵容参赛。
外界反应:理解与遗憾并存
- 国际排联态度:亚锦赛作为巴黎奥运会资格赛的积分赛事之一,中国队的退出可能影响世界排名,但国际排联表示尊重中国排协的决定。
- 球迷声音:部分球迷对无缘看到女排国际赛场表现感到失望,但也理解队伍需要休整;另有观点认为,战略性放弃亚锦赛是为长远发展蓄力。
历史对比:中国女排的赛事选择逻辑
中国女排并非首次缺席亚锦赛,2017年,为备战世锦赛资格赛,中国队曾派出二队参赛;而2021年的彻底退出,更多体现了“抓大放小”的策略——将资源集中于奥运会、世锦赛等更高权重赛事。
未来展望:巴黎周期的新挑战
退出亚锦赛虽短期削弱了练兵机会,但中国女排的核心目标仍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随着蔡斌接任主教练,队伍需尽快完成以下任务:
- 阵容重组:挖掘年轻球员,弥补颜妮、刘晓彤等老将退役后的空缺。
- 战术革新:在“后郎平时代”探索适合新团队的战术体系。
- 赛事规划:科学安排国际赛事,平衡积分争夺与球员健康。
中国女排的退赛决定,是疫情特殊时期与体育周期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暂的“隐身”或许是为了更强势的回归,正如球迷所言:“放弃一场战役,不代表输掉整场战争。”期待女排姑娘们在未来的赛场上再度绽放光芒。
(全文完)
备注:本文基于2021年事件背景撰写,如需补充最新进展(如2023年亚锦赛动态),可进一步调整内容。